近日,華農保險參加分子實驗室主辦的2023中國保險科技創新大賽,通過《華農保險非車科技六脈神劍-互聯網平臺保險的數智化實踐》相關科技成果展示,從135個報名項目中突圍,以小組賽第一名的成績進入決賽圈,并經過激烈角逐脫穎而出,榮獲全國總決賽第三名,這是行業對華農保險在數字化轉型戰略布局、科技創新、行業價值等方面的高度肯定。
分子實驗室聯合瑞士再保險已連續三年成功舉辦“中國保險科技創新大賽”,已有近300家保險科技企業和保險機構先后參與了賽事,參賽企業涉及車生態、新能源、中介交易、醫療健康、代理人賦能、農業氣象、個人非車等多個領域,通過全面展示和嚴謹的評選,大賽發掘出了眾多優秀項目,成為中國保險科技領域重要的賽事和傳播活動之一。
華農保險自2021年起,已連續三年參加年度分子實驗室科技創新大賽。本次參賽項目為《華農保險非車科技六脈神劍》,由華農保險科創中心副總經理郭峰系統性地介紹了公司互聯網非車險的發展歷程、優勢和特點,從六個方面分享華農保險為支持該場景所積累的技術能力和系統解決方案,得到現場評委的高度認可,以下為華農保險本次參加2023中國保險科技創新大賽的材料和內容介紹:
華農保險將互聯網平臺保險建設方面的數智化實踐總結為“非車科技六脈神劍”打法,涵蓋互聯網非車險“快對接-阿凡達低代碼渠道對接器、高并發-阿凡達互聯網分布式架構、穩環境-天網智能預警監控體系、準運營-智能收付結算運營平臺、效管理-天儀數字化研發管理平臺、捷數據-天眼業務·管理·研發目標統一”等六個方面,通過六脈神劍有力的支撐非車業務的發展。
第一劍 快對接-阿凡達低代碼渠道對接器
要抓住互聯網非車險的市場機會,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快速對接。華農保險不斷的優化對接效率,主要完成了三件事:
一是產品工廠到阿凡達,將產品工廠的原子化拆分、組件化封裝能力進行自研,賦能嫁接到渠道對接。四年來共計合作上百個渠道、涉及千余個方案。二是可視化的靈活配置平臺,以前很多功能必須要開發代碼、發版才能夠上線,而現在市場環境變化非???,華農上線了靈活的配置平臺,業務人員自行配置、在生產環境上實時的進行生效,可以快速的響應市場需求。三是建立智能的聯調平臺和運維平臺,將接口標準化、平臺化,節約大量時間用于講解、配合聯調測試的時間,進一步降低了開發成本。
非車互聯網業務應該是競爭最充分、最激烈的行業,全憑硬實力,而華農作為一家中小公司,就是依靠快速、穩定的對接服務能力,讓很多頭部渠道在產品首發試點的時候首選華農。
第二劍 高并發-阿凡達互聯網分布式架構
保險行業的渠道平臺,并發是個大問題,華農保險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的呢?公司從互聯網公司招聘架構師,采用互聯網分布式的集群架構來設計非車阿凡達系統,依托nginx流量分發平臺,結合Redis緩存和MQ消息隊列、分布式存儲、分布式數據庫,實現超強的高并發性、穩定的高可用性、服務的高可擴展性,華農保險一次性通過頭部平臺2萬筆/秒并發、 tp99響應時效 50ms的壓測要求,是第二個一次性通過的行業主體,為公司贏得了寶貴的合作機會。
第三劍 穩環境-天網智能預警監控體系
為了保證互聯網平臺合作伙伴的用戶體驗,避免因系統事故導致的用戶投訴,基礎環境的穩定性是公司必須要建設的能力,天網智能預警監控體系就應運而生了。天網1.0對CPU和服務器進行了性能監測,天網2.0加入了對Elk日志重點業務接口的監測,天網3.0采用APM全鏈路監控技術,提供代碼級的問題定位能力。 天網4.0引入了AI智能預測告警-LSTM人工智能算法。天網 4.0 相對1-3代最大的提升,是從事后的告警轉變成為事前的預警,這為公司贏得了寶貴的處理時間,對系統穩定性的提升是質的變化。天網上線三年以來,公司實現了KA渠道零阻斷、零事故。
第四劍 準運營-智能收付結算運營平臺
在支付方面,華農從2019年開始建設自主的收銀臺,對功能不斷的優化豐富,積極賦能渠道發展。共支持36個渠道 、418萬單、6900余萬元保費的收取,為公司贏得了重要的業務機遇。
在結算方面,互聯網業務的結算非常復雜,業務做進來了,但是如果結算做不好,也是不可持續的。面對上百個渠道,10億+保費收入,只有3名人員負責結算,而類似規模的主體至少有10名結算人員,這就是搭建非車結算平臺的價值。將大量的重復工作用科技的手段解決,不僅結的快,還要結的準。自動下載賬單、自動生成結算單、自動進行數據校驗,同比實現了降本46. 5萬元。
在發票方面,2022年非車業務開票量增長了16倍,通過建設發票管理中臺,處理效能提升了22倍,節約了3個人力,降本數十萬元。
第五劍 效管理-天儀數字化研發管理系統
基于公司目前的渠道數、方案數,涉及到的產研人員和迭代版本想必是較為龐雜的,亟待通過管理要效率,看得準、跑得快、打得贏,還得靠數字化。通過建立全鏈條的研發流程的監測體系,把需求、開發、測試、驗收、上線這14個關鍵節點進行了數據的實時采集,并建立了13個標準指標,包括延期率、變更率、缺陷率,覆蓋了全部的40個項目,實現了所有系統的閉環管理,并且將上述的量化結果嚴格運用在考核中,及時發現研發的痛點和堵點,顯著提升研發管理的質量效能。
第六劍 捷數據-天眼業務·管理·研發目標統一
天眼通過Flink、Spark、Clickhouse等大數據技術,實現海量數據的實時處理能力。將公司大數據分為業務數據域、經營管理數據域和研發管理數據域,用戶在手機上就可以看到管理層關心的指標、業務指標和研發指標,首次實現了從業務發展、經營管理到研發目標的高度協同,讓敏捷組織更加高效。
華農非車科技的六脈神劍,目的是為了實現降本、增效和提質。雖然在科技方面進行了多方面的建設,但是公司IT成本率是逐年下降的;單均科技成本也在持續下降,2022 年人均產能達到380萬,這充分證明了科技在華農保險降本增效、輕資產優勢再造中起到的關鍵作用。
華農非車科技只是華農數字科技三年建設的一個縮影。僅用2年9個月,華農保險以行業最快的速度,完成了科技自主能力的建設,從線上化——數字化——智能化,完成了21個自研數字化系統,得到了20項知識產權許可,與行業共建了10個AI數字化相關的實驗室,推動全年“五縱十橫”數智化成果井噴,實現總分公司數智化轉型上下聯動、協同發展,并特別發布《華農保險科技三年白皮書》,為行業科技破局實現差異化高質量發展,提供生動詳實的參考樣板。
乘著大模型的浪潮,作為數字金融保險引領者,華農保險也在積極探索大模型落地。5月中旬,公司作為行業第二家上線全員大模型感知系統的主體,上線了“星問”系統,有效嵌入與工作契合的插件和提示詞模板;同時啟動公司各部門大模型私域訓練需求收集和探索,提升華農全員對于大模型的理解深度。目前,華農AIGC大模型工作已經完成團隊組建,將在算力層、模型層、服務層、場景層4個維度逐項推進。
需要說明的是,本次參賽的ppt,也是由AI繪圖軟件輔助完成的,設計提示詞“日出緩緩升起,畫面內容逐漸變豐富”,寓意華農通過不斷的積累實現厚積薄發。
未來,華農保險將繼續與行業構建保險科技命運共同體,一起為夢想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