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農業發展模式,實行差異化經營策略是華農保險發展農險的必經之路。公司以打造新產品、運用新技術作為核心手段,明確了種植業保險發展的突破方向和實施路徑。
我國種植業保險經過“低保障、廣覆蓋”普及性發展后,保險對種植業的覆蓋率已超過70%,隨著保險廣度的不斷延伸和深度的增加,保險對農作物的保障會逐步完善。在此大趨勢下,華農保險的農業保險產品結構也應發生變革,要增加運營流程的透明度,加強與農業產業扶貧的緊密結合,在滿足適度規?;r業經營者保障需求的基礎上,支持現代農業的發展。
目前,許多公司紛紛進入農險市場,同時傳統的經營模式也已無法滿足市場需求。華農保險必須依靠創新尋求突破,結合扶貧攻堅和新型農業經營者的保險需求,建立差異化經營模式。
依托新產品的農險創新
中央保大宗,地方保特色。在此前提下,地方特色作物保險是主要的新市場,其中,中央保的大宗作物保險,可以用價格指數保險、天氣指數保險、產量保險和收入保險去改變現有產品形態,新市場開發加老客戶遷移,這是華農保險種植業農險發展主要方向。指數和收入保險的定價和運營,必須依賴大數據、風險模型、科技應用。
對傳統農險的創新,首要工作是提供盡可能精密的風險區劃分析工具,使其為傳統農險和定價核保提供便利,有效識別業務風險;同時以地方扶貧項目和產業為主要方向,開展特色農產品作物業務,擴大保險覆蓋面,助力扶貧攻堅工作;提高現有保險產品的保障程度,滿足規?;洜I農戶的高保障需求。
農業天氣指數保險的推動要解決三個問題,一是氣象數據的獲得,二是氣象指數與農作物損失的關系,三是小范圍氣象觀測設施的精準覆蓋,目前國內試點的天氣指數保險業務,大都只解決了第一個問題,后兩個問題亟待解決。
價格保險的應用范圍很廣泛,可以覆蓋蔬菜、水果、畜禽產品,這類保險具有系統性風險,要解決歷史價格數據來源、日常價格數據采集與發布、價格來源與公布平臺權威性和對應品種價格波動性控制等問題。
產量/收入保險則是一類具有挑戰的新產品,美國的收入保險很成熟,但由于國內對農戶或規模經營主體沒有像美國那樣的報稅和稅收審核體系,所以不能復制美國的收入保險模式。要在國內推動收入保險的發展,應該是在約定產量和約定價格的基礎上給予一定收入波動的保障,并以此作為主要的產品模式。
華農保險要通過技術手段達到精確承保、自助承保、線上理賠、服務到戶的目標。農戶、保險公司和政府三方,可通過智能手機、社交軟件客戶端和電腦系統端完成指數農險產品的線上運營,可實時查看業務進展情況,并及時進行事后結算;業務線上運營的背后,有云平臺支撐產品設計、實時氣象、墑情數據處理和保險賠款計算;作物標的所在地,有因保險而生的智能農業監測設備,對方圓5公里內的保險標的進行氣象和墑情數據聯網監測,使保險產品的運營結果科學合理。這些綜合工具的應用既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和減少目前農險存在的普遍問題,又能創新農險的運營模式,使中小公司也能服務好分散的農戶。
同時,華農保險必須增強開發新產品的能力,本著解決傳統農險的問題,滿足扶貧產業和新型規?;r業經營者的需求,用方便客戶,符合政府監管,運用創新的發展方式和較高的技術能力,在下一個十年的農險市場贏得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