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春天的約會。3月3日開始,全國政協委員、華邦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華農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蘇如春赴京參加全國兩會,這是他作為企業家委員第五次現身國家最高政治殿堂。5年來,蘇如春認真履職、積極建言,在人民大會堂做過大會發言,多次參加全國政協雙周座談會、專題協商會,把民營企業和企業職工最真實的利益訴求帶入國家決策程序。這期間,蘇如春的提案、發言和建議,得到社會廣泛關注,并得到人民日報、新華社等中央媒體的報道和認同。中央領導的肯定,中央媒體的報道,既是對蘇如春作為全國政協委員的認可,更是對華邦控股集團未來預期的肯定。
這次兩會期間,蘇如春聚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議政建言,為發揮企業家精神、構建新型政商關系提供真知灼見,得到官方和社會的廣泛認同。今天,蘇如春的署名文章再次登陸黨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并大篇幅在要聞區發表,以“發力供給側需要激發企業家精神”為題,呼吁努力構建新型政商關系,激發企業家群體的創新精神。文章發表后,引起中央人民政府網、新華網等官方網站轉載,引起廣泛的社會共鳴。
《人民日報》刊登的蘇如春署名文章原文:
發力供給側需激發企業家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最終目的是滿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給質量,根本途徑是深化改革。提高供給質量,就要求企業生產出更高質量、更高層次、更高品位的產品,以適應中國消費結構的升級。而不斷進行產品創新,這正是企業家的神圣職責,也是企業家精神的核心要義。
中國人到日本旅游,為什么會搶著買馬桶蓋、電飯煲?中國有能力把航天飛船送上浩渺太空,為什么很多小商品還是山寨橫行?這說明,中國經濟已經具有很強的消費能力,但是供給側還不能匹配需求側的要求。供給側靠什么發力?落實好中央的決策是第一步,同時還要不斷激發企業家精神,讓千千萬萬個企業家都成為創新的引擎。企業不是政府管出來的,而是企業家干出來的;好產品不是坐在辦公室計劃出來的,而是企業家通過試錯探索出來的。
企業家精神不會憑空產生,而是需要合適的社會環境才能激發出來。其實,企業家也是一種重要的生產要素,比資金匱乏更可怕的是企業家精神的枯萎。中央專門提出“著力振興實體經濟”,把振興實體經濟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任務,并且就降成本、補短板提出了非常具體的改革方案。希望各級政府能把中央降成本的改革舉措落實好,切實降低企業成本和負擔。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供給側改革,必須牢固樹立創新發展理念。企業家正是踐行創新發展理念的主力軍。為企業家營造公平發展環境,給予企業家充分的社會尊重,就能調動無數企業家的創造性積極性主動性,不斷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中國經濟鳳凰涅槃、轉型升級。(
本文刊登于《 人民日報 》2017年03月07日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