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2018天府金融論壇保險服務創新峰會暨首屆中國保險業金燕獎頒獎典禮在成都舉行。華農保險總裁張宗韜應邀出席,并發表了題為“中小產險公司科技創新思考”的主旨演講。張宗韜表示,創新的商業模式、靈活的運營體系以及金融科技的應用,將成為支撐新時代中小保險公司發展的強大驅動力,中小產險公司的前景并不暗淡。
同時,出席此次活動的領導嘉賓還有四川省副省長李云澤,四川省政協副主席、省金融工作局局長歐陽澤華,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保監會原副主席周延禮,四川銀保監局籌備組負責人陳育林,四川省金融局副局長王琳,中國保險學會副秘書長、《保險研究》主編馮占軍,以及保險業大咖。
華農保險總裁張宗韜
以下為張宗韜發言摘要:
目前來說,整個產險行業,尤其是中小保險公司面臨著比較大的外部壓力,一是外部整個經濟轉型,包括消費結構的升級變化都很大,二是從產險行業本身來說,面臨著消費升級的新型個人業務,比如說健康險這樣的領域發展就比較快,所以對傳統保險公司的運營體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保監會從2015年開始啟動商業車險改革,車險的增速也在不斷的下滑,利潤也是虧損的。整個投資從2015年下半年以來,無論是資本市場、債券市場,投資的壓力也非常大。對產險行業來說,承保利潤和投資收益不是特別好,對中小產險公司來說壓力更大。
從經營數據來看,中小公司本身基數比較小,應該增長更快一些,大公司的增速未必小,尤其是中小公司面臨著更大的壓力,整個增長并沒有體現出比較高的增速??傮w上來看,我們可以看到這幾年整個產險行業的主體增長是非??斓?,從50多家發展到了現在的88家。隨著主體增長的同時,我們的整個市場集中度也在提高,市場份額前八大的保險公司,這么多年基本上是一條直線,一直在82%到83%之間。我們的市場主體不斷增加,大家所分享的市場份額,就僅僅是17%到18%,可見整個壓力之大。
中小保險公司的市場份額非常有限,在承保利潤集中度這么大的情況下,究竟是什么造成的?中小保險公司目前的運營模式跟大公司沒有什么大的區別,也就是說創新不足。同時,可以看運行的效率,也就是說整個行業的市場份額,分大小的,越小的公司費用越高,固定成本越來越高。從行業來講,要建立起自己的競爭優勢,現在整個保險科技來講,給我們中小保險公司的創新效率的提升提供了很好的基礎。
但存在這么幾個問題,第一是科技恐慌,現在的科技發展速度非???,也一直聽到大公司投入了十多個億、上百個億來做科技投入的新聞,恐慌很大。第二是追趕流行,這幾年新出現的名詞很多,很多就是什么流行趕什么。第三是投入產出效能低,可能錢砸了不少,但是對于產能的提升,對于客戶的體驗提升,其實并沒有多大的幫助。第四是硬性嫁接,在整個商業模式和運營模式沒有變的情況下,硬要加一些互聯網產品,或者把互聯網僅僅作為一個渠道,這個其實會碰到很大的問題。
所以從目前的探索來看,我覺得整個中小產險公司的科技創新,首先是要跟自身的戰略承接,要確定自身的商業模式,然后搭建、構建支撐整個商業模式的運營模式,尤其是技術創新不要搞得特別遠。從保險本身,比如說提升自身的運營效率,降低自身的運營成本,解決客戶體驗,包括產品創新上來發力,這才是真正回歸保險本源。
從效率上來說,目前產險行業的經營效率還是比較低的,核心是什么,總體來說還是靠人來驅動。中小保險公司完全可以做到成本更低,首先要降低固定成本,不要靠機構、靠人來驅動,全線的銷售模式,包括后臺的運營模式要搭建好。有的時候,姿勢比保費更重要。
中小產險公司也不光是做減法,省下來的錢更重要的是在核心能力、核心人才上做優化,要專注于核心的投入,才能夠走出一條路。以科技為驅動,提升核心能力,提高運營效率,中小產險公司在效率上完全是可以走出一條路的。
最后簡單說一下創新,有很多的公司特別喜歡做顛覆式創新,但是我們的保險行業目前來說是沒有顛覆式創新的,我覺得在創新領域,套利式、改良式的創新可以創造出很多的價值。比如說跨部門之間的整合就能產生很大的效益。要做到創新,首先不能硬性加減,對于保險公司的組織,需要更開放、更包容的人才。所以我覺得保險與科技的融合,為中小產險公司的可持續發展,解決了目前中小產險公司生存比較難的問題。
創新的商業模式、靈活的運營體系以及金融科技的應用,將成為支撐新時代中小保險業發展的強大驅動力,中小產險公司的前景并不暗淡。